但他是把二者关连在一起,融合在一起而前进。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华民族的爱智的和合生生道体与自由同在。
任何哲学创新的理论,都是对时代精神的体贴和把握,偏离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和体认,就不可能有哲学的创新。若哲学为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那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公元前800—200年的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希伯来哲学是各自发展进步的。因而其创新的内涵是以批判性的思维去对待人类生活,揭示生活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哲学创新的哲识,来自人类全部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获得的全部知识成果。三是慎思,就是一种反思精神,以中国哲学的自觉,从反思的维度去思考人类全部(古今中外)哲学问题,如反思中西哲学对象、溯源、异同、思维方式、理论内容、话语形式以及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后学不断继承和发展先哲们的哲学智慧,在智能创新中进一步展现中国性质、风格、气魄和神韵。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中国哲学自先秦以至近现代,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日新之谓盛德的所然。冯、张二先生之说意义相通无碍,构成存山先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常与变理论之基础,正是在继承二先生之说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常、变之解。
后者提出了权力制约的思想,是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即立制,同时也反思以黄宗羲为所谓民本的极限而未有民主思想之说。晚年张先生更加突出和谐的地位,强调崇尚和谐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主张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从民本走向民主,符合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的逻辑,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应是以民本和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特别赞扬了五四运动的开创性意义,树立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引发了中国文化的新质变。
从出土文献到先秦儒道、易经哲学,从汉代哲学到宋明道学,再到近现代哲学,皆有专精的研究,且始终不离气论与仁学这一主线,如先秦哲学特别讨论了有关气论各家的思想,自荀子、庄子、管子等,皆突出了其中的气论一面,这是与一般的研究取向不同的。1997年和2001年先后发表《中国的民本与民主》和《儒家的民本与人权》,辨析中国民本与民主的异同、与人权的关系。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在儒家文化中民本主义高于王权主义。气论的延续使素朴的辩证法发展到极致,而仁学的压制又造成了科学实证精神和逻辑批判精神的缺乏。但中国的气论缺乏埃利亚派的逻辑形式,与原子论的物质观差别很大,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笛卡尔的广袤即物质、莱布尼兹的单子论等物质观皆有不同。西周末年伯阳父以‘天地之气论地震之发生,用‘气来解释自然界的运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标志。
王琦:《李存山研究员访谈录》,《哲学动态》2021年第10期。17 李存山:《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第375页。其凝聚为《易传》中的两段话,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华精神。《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一文指出儒家学说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特点,典型的表现为清皇帝起居室之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将天下奉一人。
故未来中国文化的转化应该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以实现东西互补。29 李存山:《新唯物论:接着气论讲》,《思想与文化》第一辑,2001年,第193页。
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质系统是由天论、人论以及知论所组成的系统,人论是其中心,原善、为治是其宗旨。其次,该书注重中西方哲学的比较,以彰显中国哲学的思维特点及问题所在,体现了著者居于中西哲学比较视角,以反思中国哲学优劣,期于改进并发扬之的治学取向。
先秦儒家的特色是道德的信仰、情感和理性的结合,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德赛二先生和马克思成为中国文化新统的伟人【21】,认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必须标本兼治体用兼改。【4】指出这与西方中世纪基督教形成鲜明对比。《张岱年全集》第八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29-630页。他不仅在治学方法上深得张先生的精髓,而且在哲学理论上亦继承张先生之气本论而发扬光大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堪称张先生之后气论哲学的中流砥柱。11 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绪论,第10页。
19 李存山:《儒家文化的常道与新命》,孔学堂书局,2020年,第107页。在现代中国哲学的三种理论形态:理学、气学、心学之中,他对张先生所代表的思想充满了信心,指出: 现代哲学史研究中,新心学和新理学逐渐受到重视,而张先生的思想则似影响较小时,可以说这是中国固有的思想格局在现时代的一定程度的再现。
他遵循张岱年先生提出的气论哲学开展中国哲学研究,其第一部著作《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作为一部成熟的专精之作,代表了其早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学术思想,然其中所提出的思想与问题,又贯穿于他整个治学历程。他根据张岱年先生道德之变与常的观点论证此说,指出仁学的道德一理观须让位于一本多级论,仁学的惟务求仁是仁学的单一化、排他性的价值取向,应当以一本多级论取代(张岱年先生说)。
阐明张岱年先生的道德理想主义,指出其道德理想主义、人生哲学是建立在辩证唯物论哲学体系基础上的,并对传统哲学加以了修正发挥的新的道德理想主义,其精髓即是充生以达理,胜乖以达和。既要学习西方自由民主的长处,也要避免其重个体之自由而轻社会整体之和谐的缺陷,应当把中国的民本价值观与自由价值观结合起来,达到个人自由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则中国将建成比西方更优越的新型民主。
二程则认为世界本质是道德的,而后论其实在。(5)对于中国哲学史史料的梳理和方法论的探索。24 李存山:《儒家文化的常道与新命》,第50页。这就将气之含义讲得极为清晰明白。
张岱年 李存山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是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的重要传人之一。二、气论哲学的坚守与弘扬 存山先生的气论研究是史料分析与理论探究相结合的典范,是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有机结合。
【2】全书最后一节又以千秋功罪,试予评说为题对气论与仁学加以了评论,著者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认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兴衰荣辱与气论、仁学是密切相关的。故中华民族既受益于仁学与气论,同时又因二者之重大缺陷而受到拖累,这也是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26 李存山:《中国传统哲学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68页。而现代以来,五四对传统束缚的冲破与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为中国哲学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存山先生对气论哲学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从中国哲学的发生来看,早在西周末期即产生了气论哲学。我认为,这个常道所包含的主要内涵或核心价值应该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存山先生对中国哲学史上的气论尤其关注而予以彰显。在宋明道学中,则阐发了王安石、李觏、张载、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等气论一派(但先生似乎未有专论船山气学思想之文)。
【30】存山先生进一步把张先生以和谐作为最高的价值准则和论道德之常与变作为张先生思想中经受了时间与实践双重检验的理论。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发掘儒家的仁学思想,如孔子的思想范式、孟子的性善、四德、仁政,儒家的情感与信念、理性等,辨析汉儒的纲常思想,宋儒程朱的理学等,显示了鲜明的思考方向。
5 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第378页。把科学与民主作为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两大杠杆,在坚持辩证思维的同时切勿忽视逻辑分析和经验实证在科学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
3 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第365页。【28】存山先生的哲学研究,无论是写作方法,还是研究内容,其学思生命中始终有张岱年先生的存在。